close

最近我深深的有感,人類是一種很敏感的動物。

不論是老人、成人、小孩子,都需要有人用心的陪伴才會快樂。因為陪伴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這篇文章已經想寫很久了,但一直沒有時間動筆。

直至今日,恰巧又看到了這個影片,便在今天把這篇心得寫下。

上面的影片是在講述和孩子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影片中的媽媽先是展示和寶寶有良好互動,眼神接觸、對話,可以看到此時的寶寶心情都是穩定且開心的,之後媽媽換上一張撲克臉,對孩子的所有舉動都不以回應冷漠應之,很快的,寶寶在用了各種方式試圖引媽媽注意卻沒有得到回饋的時候情緒很快就失控,尖叫且哭鬧。

在這裡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寶寶的情緒轉變,即使他還只是個不會言語的寶寶,他仍然需要媽媽的回饋與互動。

 

最近我家的小爺子長大了,已經開始活潑好動了起來,語言也開始進入了爆發期,不過這麼活潑的階段,就不免開始考驗起媽媽的耐心與體力。

有時候我真的累了,或是手邊有些需要花點時間與精神的事無法好好的陪伴他,他的情緒就會開始變得不穩定,有時是尖叫哭鬧,有時是黏著我討抱抱。

於是我開始發現到,孩子是比我所預料地還要敏感的。他會知道照顧他、陪伴他的人究竟有沒有好好真正的在陪伴他。

當有人用心陪伴的時候,孩子的情緒穩定,他可以自己找樂子,可以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但是如果被他發現到什麼蛛絲馬跡,發現陪伴他的人靈魂不知出竅到什麼地方的時候,他就會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你的注意力。

這和我之前在幼兒園感覺是不一樣的,學校的狀況是,孩子會付出他的專注力在他的大環境當中,他會讓自己開心,怎麼玩、怎麼和別人玩、怎麼和老師玩,這是在學校同儕的課題,而老師們要做的事使是照顧每一個孩子,適時的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幫助,這和在家的主照顧者的角色是有所不同的,老師拋出的是讓孩子學習獨立和群處,而孩子也在這個他熟悉卻又不熟悉的環鏡中學習成長,他會在這裡知道,這裡的一切並不會專屬於他。

但是回到了家,狀況就不同了。這個孩子從出生便保護陪伴他的家庭,對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當他在家、在主照顧者的身邊時,他的注意力會圍繞在他的主照顧者身邊,他會希望他的主照顧者可以陪伴他,因為這讓他覺得有安全感,而且快樂,而他也希望主照顧者像他一樣開心的,不過他小小的心靈理解,會認為只要主照顧者和他一樣有他的陪伴應該就會跟他一樣開心快樂。

在這一個部份,孩子大部份是固執地相信這一份真理,一直到大了,會變成是一種固執。他們會固執地任性著,要他所愛的人,陪他愛他。孩子的佔有慾,就像一個大男人主義的情人一樣,霸道且專一。

 

當一個全職媽媽,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時間都在陪伴孩子的。

其實許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在"照看"著孩子,在身子的身邊,我們也許只是像保安一樣守著孩子的安全,只要孩子沒有危險,我們同時會看看電視、看看書、滑滑手機、做永遠做不完的家務、思考今天要買什麼菜、要做什麼事、怎麼管教孩子等等之類好多雜七雜八的事情。

當全職媽媽時間久了,會以為自己已經得心應手,照顧孩子的同時可以做好多事,然後期待著孩子睡著打卡下班的一刻。

是否,忘記該好好地陪伴孩子了?

陪伴孩子,不是只是每天帶他出去溜溜、去玩耍、也不是每天24小時帶著他就叫做陪伴。

我所說的陪伴,是指全心全意地把你的心都放在孩子的身上陪伴他。你要看著他的雙眼,看他純真的眼神裡的每一分笑意和表情,對他的一舉一動做出該有的回應,專心地陪他玩耍和撒嬌的那種陪伴。

你是否有發現,孩子特別喜歡也特別期待睡前故事?又或者孩子特別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吃好久好久,一口飯都要含小久捨不得吞下?(有時是愛玩不愛吞飯,有時是不愛吃飯,但也有時這種狀況是他喜歡這段吃飯的時間)

因為很可能每一天,只有在那一小片的時間裡,父母是真正陪伴他的,而不是其他時間那種一邊滑手機或看電視,只會在他搗蛋時才會出聲說不行的爸爸媽媽,也不是只在他搞笑耍寶時才會注意到他的家人。

 

多花一點點時間陪伴孩子吧。孩子需要我們陪伴的日子其實並不多,也就這麼十幾年的光景。長大了,他們會獨立、會離巢、會陪伴他的愛人。

也許是半小時,也或許是更多的時間,每天至少安排一段時間真正地陪伴孩子,在這段時間陪他唱歌、說故事、玩耍,全心全意地只看著他。就算孩子自己玩得很盡興,也同樣地花一段時間進入他的世界,或者是細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

以前我們的教育研究課曾經學到,當你專注地觀察一個孩子的所有一舉一動,包括他怎麼玩遊戲,怎麼生氣、怎麼走動、說什麼話和做什麼樣的表情都可以推敲出孩子的成長和個性。然後藉由這些看來再平常不過的一舉一動,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被陪伴、被了解的孩子是幸福快樂的。而幸福快樂的孩子,情緒也相對較為穩定。

所以,再忙也要為孩子留一段專屬的時間哦!就好比一個重要的朋友或情人一般,再忙,也要陪你喝杯咖啡。

 

 

arrow
arrow

    ૐ手滑娘娘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